close

45554.jpg

昨天去看了近期上映的國片——〖目擊者〗,幾乎從頭到尾咬著牙看完。

是一部劇情線不複雜犯罪片,但導演用大量驚悚的剪接手法和懸疑的音樂,

讓人腎上腺素噴發到像在看鬼片一樣呢。以下是無雷心得分享:

電影裡透過幾個角色之間的對話,一直重複強調:「你不過是個目擊者。」所以究竟目擊者的定義究竟是什麼?

是雖然身處事件發生當下,但他只用眼睛目擊案發經過,所以他可以安然置身於外?

還是他雖然只是目擊經過,但他已經身處當下時空,知道了一切訊息,他就永遠和這件事擺脫不了干係?

我想,很明顯地,目擊者到底是不是參與者,在於主角的個人選擇。

 

 

很多校園霸凌宣導影片都是在倡導正義,即便你沒有出手傷害他人,但如果知情不報,你也是廣大的加害者中的其中一員。

這齣戲前半段看似是在倡導正義,撻伐新聞記者有如禿鷹般的行徑,在案發現場等著、看著,掠奪受害者的隱私,為了商業利益而不顧當事人死活等等。

然而隨著劇情推演,同樣一起車禍事故的現場,導演卻利用剪接手法,分別呈現出三位和此案相關的嫌疑人的犯案經過,

也就是說,從不同人口中得知的訊息完全不同,考驗主角面對人性的黑暗時的勇氣,

甚至是他自己,真的只是一個目擊者嗎?

 

 

通常,再強調一次,是通常,編劇會把主角描寫成一個具有超乎一般人的勇氣和智慧的角色,

或是從一個全知的觀點比主角更早發現案情原委,好滿足觀眾的自戀心理。

但這部電影中導演並沒有賦予主角太多智慧,我看到的只是一個有猛無謀的年輕人,

直到結局才對他改觀,但那種改觀卻讓人更不好受...(不能透露結局的感覺更難受.......)。

 

 

這是無雷心得分享,所以我當然不會透露結局,因為真的有一點「小驚訝」,

但是,這是我對這部片最不滿意的部分——結局不夠震撼,它身為一部推理/犯罪片,

觀眾最大的樂趣無非就是幻想自己化身為主角破解案情,而對我來說,最令人回味無窮的那種推理片就是開放式結局,

讓你在電影結束之後還能不斷和朋友辯論:究竟誰才是兇手!?

而〖目擊者〗中,導演直接給了我們一個結局,讓我覺得這部電影在我心中已經死了,它失去了各種被回憶、討論、激辯的機會。

 

 

電影結束前的重要場景,一直出現知更鳥在窗外窺探室內的畫面,最後它飛走了,消逝在夜幕中,

究竟意味著真相大白所以不再需要知更鳥的警醒?還是真相永遠不會明朗所以知更鳥不再停留在這個地方?

我前面說過,電影的結局是有真相,但現實生活中有嗎?

我們每個人都身為生活中各種事件的目擊者、參與者,我們能夠發掘真相嗎?

還是我們始終只能在電影結束前那個灰暗、血腥的小房間裡,抬頭望著窗沿上的知更鳥呢?

 
arrow
arrow

    詩意麥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